主要内容
20世纪以来,“现代化”这一名词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出现与存在似乎是那样的自然而又有特色。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理念以惊人的速度和声势散播到了全国各个地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系统的阐述了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之后,现代化作为第三步发展战略,已不仅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更是中国人在新世纪的重要奋斗目标。与此同步,现代化进程和现代化水平的度量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兴趣,引发了许多地区和城市加速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激情。在此之时,在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正确理解现代化,在联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中国现代化的内涵,在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冷静思考,无疑是处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并关心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人的正确态度。
一、正确理解中国现代化是合理测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因此,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是正确理解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首次完整的阐述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他指出:“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987年10月25日到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上确定了“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基础上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进程是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现代化进程必然与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共通之处,是一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但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又都有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即使是发达国家,追求现代化的道路和模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中国也是如此,由于国情不同而有其特殊性。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这一特殊性,称之为“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理论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其内涵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中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现代化模式虽然有许多种,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搞现代化,只有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资本主义道路过去在中国走不通,现在仍然走不通。“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更不用说现代化了”。因此他告诫国人,“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只讲现代化而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在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现代化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与坚持社会主义乃是同一历史进程。
(二)中国现代化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宗旨
人民生活的富裕和幸福是依靠先进的生产力追求现代化的终极目标。邓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所谓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中国贫困落后的面貌,……使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体上达到四千美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国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是一个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的国家。这也体现了中国完成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应当强调,只有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的“中国式的现代化”。
(三)中国现代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现代化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选择。同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科教兴国”为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现代化社会不仅仅是财富的增加,物质文化生活的富足,而且还要求普遍的精神文明和人的内在素质的提高。只有在生产力水平提高及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实现邓小平所设计的“全面发展”的真正的现代化。
(四)中国现代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现代化
为了加快现代化进程,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一是要继续完成工业化,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二是要同时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如果说完成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那么信息化则是加速现代化的必要手段。面对当前全球广泛扩展的信息化潮流,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进程中,既不能按部就班地等待先完成工业化后再提出信息化的目标,也不可能忽略目前工业化尚未完成的现实,超越工业化阶段直接关注信息化,而只有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发挥后发优势,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统而言之,中国现代化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以人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为手段,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支柱,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活殷实为标志的现代化。
前 言
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农业时代4000年的辉煌和工业时代200年的衰落之后,开始迈上了通往现代化的希望之路。从19世纪60年代到今天,中国现代化走过140多年的风风雨雨,虽然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相当的差距,但我国已经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中国现代化正逐步成为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实施,现代化成为我们本世纪前50年的国家目标,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早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为现代化问题的探讨不断的努力着,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构建了众多现代化理论,我国学者也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的崛起,对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都必然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关系到国家目标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研究,本课题组也对中国现代化研究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基于前人的现代化理论以及国内各研究小组历年来的实证研究成果,并紧密结合我国进入第三步发展战略阶段的时代特征,我们完成了《中国现代化监测系统研究报告》。《报告》的总体结构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总结阐述,第二章为国内外已有的现代化进程监测系统研究,第三章为本课题组建立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监测系统,第四章为2000年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实证分析,第五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的现代化进程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从现代化的本质概念出发,深入探究了现代化的起源和内涵,总结归纳了几大主要的现代化理论,并对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详细的回顾与分析,为建立有效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监测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避免由于基本认识的模糊导致实践的误区。在剖析了国内外现有的几个颇受关注的现代化进程监测系统的优缺点之后,课题组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监测系统,并据此对全国以及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等九个地区和深圳市2000年的现代化水平展开了实证分析。
本项课题研究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这里表示由衷的感激。限于课题研究时间的仓促,加上各类资料和数据的搜集较为困难,研究结果定会有许多值得推敲之处,在此恳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当然,我们更希望此项研究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认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1)
第一节 现代化概念和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1)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的描述与展望 (13)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16)
第二章 现代化进程监测系统研究(27)
第一节 国外现代化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标准研究 (27)
第二节 国内现代化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标准研究(31)
第三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监测系统的建立 (51)
第一节 监测系统建立应把握的中国现代化内涵及基本特征(51)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进程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54)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监测标准的确定 (64)
第四节 中国现代化进程监测方法 (71)
第四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分析(79)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总体水平分析 (79)
第二节 地区现代化分析 (87)
第三节 加速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对策研究(100)
第五章 中国地区现代化进程实证分析(107)
第一节 北京现代化进程的实证分析 (107)
第二节 上海现代化进程分析(123)
第三节 天津现代化进程分析(136)
参考文献(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