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发展数据分析
本文在系统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新世纪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发展趋势,最后给出了毕业生就业一些政策建议。
中国大学毕业生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表明,相对大学毕业人数而言,大学毕业就业人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密切,每增加一个单位就业人数就会带来588.225个单位GDP的增长,比大学毕业人数所带来GDP增长的单位高171.1467个单位,从数量上进一步说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将会直接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是经济发展中主要的要素。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对潜在GDP也有一定影响。
另外,大学毕业生统计预测分析发现,在未来三年里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65.87%、63.55%和60.67%,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将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据当前的形势适度做好相应的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尽量减少由于低大学生就业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世纪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许多突出问题与挑战:金融危机造成的社会自身劳动力需求不足和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使得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受到影响;人才培养结构与人才需求的脱节现象仍然严重,使得一些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前 言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0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同比去年增长4.2个百分点;实现就业人数455.6万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630余万人,比去年增加2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继续把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珍贵人力资本,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也经历了从“计划轨”向“市场轨”的转型,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尤其是自1999 年实施扩大招生制度以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攀升,由此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是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普遍下降。就业难与难就业的现象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大学生及其家长心中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也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多项就业政策的出台,确保了每年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在离校前后落实了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可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但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保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目 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回顾(1)
(一)统包统分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1)
(二)双向选择的改革调适过渡阶段(2)
(三)自主择业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3)
二、中国大学毕业生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4)
(一)大学毕业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对潜在GDP的影响(5)
(三)大学毕业生统计预测分析(6)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8)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特征分析(8)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职业特征分析(10)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新特征(11)
四、新世纪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13)
(一)以全球性金融危机为特征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13)
(二)人才培养结构与人才需求的脱节仍然严重(13)
(三)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14)
五、毕业生就业发展建议(15)
(一)转变和更新就业观念(15)
(二)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合理配置学科专业结构和招生人数(15)
(三)毕业生就业重心下移,向二、三线城市发展(16)
(四)开设毕业生创业置业绿色通道,在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16)
(五)开辟多种就业途径,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17)
参考文献(17)
评价指标体系
由下表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净流入率大于0的地区一共有十个,而这十个地区中除云南以外均为东部发达地区,其中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均在全国前列的广东、北京和上海的净流入率分别为152%、147%和128%,位列前三,而江苏、浙江和山东也是高校毕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但这几个地区的大学毕业就业的流入率也相对较高;而从中西部地区来看,众多中西部地区大学毕业生的流出率均较高,其中江西和湖南的流出率最高,分别为76%和70%。由于东部发达地区不但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而且也是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当本地区大学毕业生本就比较富余的情况下要再接接收外省流入的大量大学毕业生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也使得较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也是当前广大“蚁族”群体存在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中西部地区本来高等教育就有限,再加上众多本地区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流失到外地,这就使得很多中西部地区在合适的岗位得不到合适的人才,直接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可见,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并提高中西部地区人才吸纳能力将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省份 | 净流入率 | 流入率 | 流出率 | 省份 | 净流入率 | 流入率 | 流出率 |
广东 | 152 | 155 | 4 | 山西 | -20 | 27 | 47 |
北京 | 147 | 170 | 23 | 贵州 | -21 | 26 | 47 |
上海 | 128 | 136 | 9 | 重庆 | -26 | 32 | 57 |
浙江 | 54 | 65 | 10 | 河南 | -29 | 17 | 45 |
福建 | 17 | 36 | 20 | 甘肃 | -29 | 19 | 48 |
云南 | 16 | 45 | 30 | 河北 | -36 | 20 | 57 |
山东 | 14 | 31 | 17 | 安徽 | -39 | 10 | 49 |
江苏 | 14 | 40 | 26 | 陕西 | -45 | 15 | 60 |
内蒙古 | 6 | 45 | 39 | 吉林 | -54 | 10 | 63 |
天津 | 4 | 45 | 40 | 黑龙江 | -55 | 6 | 60 |
广西 | -14 | 21 | 36 | 湖北 | -62 | 10 | 72 |
辽宁 | -16 | 23 | 39 | 湖南 | -63 | 3 | 70 |
四川 | -16 | 22 | 39 | 江西 | -70 | 6 | 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