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会员注册
*
*
*
我已阅读并同意账号使用协议
忘记密码
*
*
*
*
信息提醒

确 定
信息提醒

确 定 取 消
咨询热线
010-68408103
QQ客服
定制数据
微信公众号
立言观察

突破开放合作堵点 开拓创新新局面

   

近期逆全球化、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给我国开展国际科技经济合作带来明显冲击。越是面临这样错综复杂的国际局面,我们越要坚持对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来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在重大战略性领域,我们要在努力持续提升自身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坚持在开放合作和融合创新中提升国内科技能力,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深度整合国际科技资源服务中国的创新发展。坚持以大国创新的国际视野推动产业和经济的高效转型升级,在更高起点上和更大空间范围构建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竞争新优势。

1.三大堵点亟待疏通

对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我国在深化国际开放合作中仍面临环境、意识和人才等方面的堵点。
    一是鼓励跨国科技企业在国内、国内企业在国外参与创新活动的开放环境和支撑条件仍需改善。目前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与管理的大方向已有所明确,但尚有待建立对外开放的专门管理法规,科技计划的对外开放管理也需要更为明确的标准、统一的管理办法。相较之下,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战略领域和资助计划包括了多项鼓励欧盟以外科研力量参与贡献的条款。另外,国内机构支持领军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法律咨询服务等功能尚待健全。国内产学研方面在各类国际经济科技类组织中的主导性作用也需增强。
  二是产业界尚缺乏深度整合全球创新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优化仍存在较大空间。国内资源整合方面,部分领域仍存在“面面俱到、包打天下”的思想,研发体系创新存在割裂化现象,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存在不畅,在部分关键核心领域尚未形成合力。国际资源整合方面,不少国内企业仍满足于在全球价值链中给跨国公司低端代工的“加工厂”角色。能战略性地利用全球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要素,持续性地进行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的企业依然非常有限,部分企业仍面临“走不出去”(拓展海外市场)、“走不进去”(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和“走不上去”(进入中高端市场)的情况。部分领军企业满足于过去本土化的跟随型开发,对在全球创新合作网络中与高水平国际伙伴深化科技合作有畏难情绪和能力不足的状况。
  三是支持国际高水平创新人才人尽其才的制度基础设施、支撑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我们已在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型科学装置和硬件,还需建设更多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平台。例如由我国发起主导的吸引和凝聚全球创新人才的高水平开源社区还亟待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科技人才走向全球、惠及全球的渠道还有待补充,影响力还有待增强,特别是诞生于本土、走向全球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群体还明显不足。

2.五方面发力开创开放新局面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需要坚持“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打造一流开放创新生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
  一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努力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积极参与解决各国面临的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重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更加重视我国在国际经济科技类组织、政府间多边组织或机构、双边组织以及联合国系统各相关组织中的作用,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二是坚持开放与自主并举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拓展与国际上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合作深度和模式。在“十四五”期间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与更多的国际院校与跨国企业开展多样化合作。鼓励国内产学研组织积极参与全球标准的制定,推动基础性研究、产品开发和检验测试在全球更大范围内开展。通过政策杠杆提升跨国公司在华开展深度研发的积极性,鼓励跨国公司在更多的重要零部件上使用中国领先供应商和产品技术。
  三是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一方面,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完善鼓励国际产学研组织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对鼓励国际科研力量加入的创新项目和选题的宣传。在项目管理方面,明确国际产学研组织参与国内科技活动的主体责任和国内伙伴合作机制,标准化、规范化项目申请和实施的操作流程,加强服务管理与效益风险评估。另一方面,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在激励国际创新合作中的独特作用,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齐全的产业链体系,提升各跨国科技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的吸引力。
  四是可探索开展以共创价值为导向的“新型创新外交”,多维度、多路径提高我国对全球创新网络的嵌入率与贡献度。可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外交”,吸引更多全球产业伙伴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国内产业领军企业是创新外交活动的主体,要鼓励其成为在全球范围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提升国内产业链水平,维护中国和全球产业链安全。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化的全球战略思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创新竞合之势,有力提升在全球创新开放格局中的位势,有效提升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能力。支持国内领军企业主动整合国际技术研发资源。
  五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高水平创新人才机制。以国际视野进行人才规划、人才战略、人才评估及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建议将高端人才计划更加向创新型领军企业倾斜,打造创新人才流动网络的核心节点和人才高地。在前沿基础研究和重大全球化问题的研究方面,系统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和科研奖项,吸引全球科技资源服务中国的创新发展。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基础研究人才评价制度,推行高层次人才年薪制、技术与管理入股、股票与期权等激励制度。开阔视野引进全球核心技术领域人才,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吸引全球高端科技人才,形成具有核心攻坚能力的研究团队呈千帆竞发之势。


(资料来源:《瞭望》)

发表评论(已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
欢迎您>匿名用户

京ICP备05079499号
版权所有:北京立言创新科技咨询中心
CopyRight 2002年1月 All Rights Reserved